瘦肉好吃还是肥肉好吃?
作为一个在胖子路上越走越远的人,我似乎没有回答这个问题的资格…… 先来说明一下,我是很讨厌肥肉的,觉得特别腻,吃不下。所以从小到大被灌输了“多吃肉才能长得高”理念的我,面对红烧肉、肘子等带肥肉的菜肴都是能躲则躲,实在不能躲只能硬着头皮吃一两口的情况居多。(当然现在不会了,哈哈哈) 所以每次吃肉的时候,我都会下意识地把瘦肉咬下来吞掉,而把沾着厚厚一层油的肥肉部分都剔下来丢一边,偶尔会有贪吃的时候,比如做了油炸食品或者红烧肉会连肥肉一起塞嘴里嚼…… 但是!!我发现我这么多年的饮食习惯其实是一种错误的导向! 因为最近看了很多关于饮食健康的文章,都在说要吃得“杂”一些,而我恰恰是吃得最“专一”的一个人——我几乎只吃猪肉(除了猪脖子和猪尾巴以外),并且这么多年一直认为肥肉是最不该吃的地方。
看完这些文章后我后悔极了,赶紧翻出家里所有的肉类,分别用食盐、醋、酱油浸泡,再细细查看每一块肉的结构,发现了许多以前没注意到的奥秘~ 首先,不管是属于哪种动物的肉,肌肉的成分都是近似的,都是由肌纤维(含蛋白质)和结缔组织(含脂肪)组成的,只是不同部位的运动频率不一样导致肌肉纤维粗细有别(这也就是为什么健身教练总是让我们练大肌群,因为大肌群是由较多肌纤维组成并且不太容易训练的肌肉,例如深蹲练习大腿肌肉群,三角肌训练肩部肌肉群等等)。
其次,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肌肉,其细胞内部都有细胞核,这是生物体内的控制中心。而在细胞之间有复杂的管道系统,这些管道系统能把营养物质运送到细胞内部,也把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运出去。 肥肉的主要成分就是脂肪,由许多脂肪酸酯化结合而成,其中还有胆固醇、磷脂等物质。我们常吃的肉类含有饱和脂肪酸[1]和不饱和脂肪酸两类脂肪,前者大多存在于猪油、黄油、奶油中,后者多富含于鱼油、海鱼体内。这两种脂肪都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且对人体健康有益。
不过,动物体身体各部位的脂肪含量是不一样的,身体越肥的肉类,所含脂肪量越高。人体对不同部位脂肪的吸收利用效率也是不一样的,例如对于肥胖症患者来说,腹部脂肪更容易释放出来被吸收利用,因此减肥应当从减少机体对脂肪的吸收与利用做起。 最后,看到这儿也许你会问,那该吃啥?应该都吃吧!要不营养怎么平衡呢╮( ̄▽ ̄)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