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排功效与作用是什么意思?
大排是人体肋骨的外侧骨,是为胸腔肋骨而生的平扁骨头,与脊椎骨的横突相接。每根肋骨外面的上端长有两块长圆形的扁骨,称作浮肋,浮肋的上半部较厚,下部逐渐变薄,两块浮肋间以软骨及纤维组织相连接,称作肋间关节。两浮肋和与浮肋连接的椎骨共同形成一个三角形的骨缝结构,称为上肩井。上肩井两侧肩胛骨之间的空隙称肩井沟。大排肌指上肩井两侧的宽大表浅肌肉群。因为上肩井在人体的上背部,位于肩、背和胸部的交界处,处于上背部的中间,故名为大排。因为其在上背部占据很大的面积,所以称大排。此部位相当于中医经络的督脉、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。大排肌为最浅层肌肉,其下深层的肌肉为斜方肌和背阔肌,中医称之为肩背膏肓虚损症,膏肓即为膏肓俞穴,位于大椎穴下3寸,在两肩胛骨下角之间。
大排位于上背部(相当于肩胛骨)的膏肓俞至大杼穴一线,在膏肓俞穴、背俞穴和大杼穴上有相应的组织器官的反应区,在中医经络系统中为足太阳膀胱经和膏肓俞、膏肓等穴。通过刺激大排的经络、穴位和脏腑反应区,疏通经络,调理气血,调整脏腑功能,起到健身防病,治病强身的作用。